MY词语>历史百科>历史典故>冰清玉洁

冰清玉洁

比喻人品高洁或为官清明公正。三国魏曹植《光禄大夫荀侯诔》:“如冰之清,如玉之洁,法而不威,和而不亵。”《魏书.广陵王传》:“局事须冰清玉洁。明扬褒贬。”


并列 像冰那样清澈,像玉那样洁白。语出北齐·刘昼《新论·妄瑕》:“伯夷叔齐,冰清玉洁,义以不为孤竹之嗣,不食周粟,饿死首阳。”李宽定《浪漫女神》:“月亮升起来了。圆圆的一轮,在墨绿色的木工林上面,更是~。”比喻清纯。西门丁《连环杀》:“老夫相信玉霜是个~的孩子,她绝不会做出任何对不住贤婿的事。”也比喻廉洁清明。《魏书·元羽传》:“局事须~,明扬褒贬。”△褒义。用于描写洁白、清澈。→冰清玉润。也作“冰清玉粹”、“冰洁玉清”、“冰洁渊清”、“玉洁冰清”、“玉清冰洁”、“渊清玉洁”。


【词语冰清玉洁】  成语:冰清玉洁汉语词典:冰清玉洁

猜你喜欢

  • 凿井得铜奴得翁

    《太平御览》卷四七二引汉应劭《风俗通》载:河南 平阴庞俭,三岁遭世乱失其父。长大后客居中凿井,得钱千余万,家道遂殷富。时作府吏,雇一老奴操持家务。在一次宴宾会上,母登堂,老奴遇见,谓厨下婢曰:“堂上母

  • 丝恩发怨

    形容极细小的恩怨。《资治通鉴.唐纪.文宗太和九年》:“是时李训、郑注连逐三相,威震天下,于是平生丝恩发怨,无不报者。”并列 比喻像细丝细发似的恩惠和仇怨。《资治通鉴·唐文宗太和九年》:“是时李训、郑注

  • 暇佚

    同“暇逸”。唐白居易《江州司马厅记》:“刺史,守土臣,不可远观游;群吏,执事官,不敢自暇佚;惟司马绰绰可以从容于山水诗酒间。”【词语暇佚】   汉语大词典:暇佚

  • 二三其德

    《尚书.咸有一德》:“德二三,动罔不凶。”《孔安国传》:“二三,言不一。”《诗经.卫风.氓》:“士也罔极,二三其德。”德是操守、心志的意思。后以二三其德喻指三心二意而没有一定的操守。亦作“二三其意。”

  • 为我楚舞,我为楚歌

    《史记.留侯世家》:“四人为寿已毕,趋去。上目送之,名戚夫人指示四人者曰:‘我欲易之,彼四人辅之,羽翼已成,难动矣。吕后真而主矣。’戚夫人泣,上曰:‘为我楚舞,吾为若楚歌。’歌曰:……”汉王刘邦欲废太

  • 埋轮破柱

    源见“张纲埋轮”、“李膺破柱”。称刚正不阿,不畏权贵。唐元稹《裴注侍御史制》:“是以秦 汉以降,御史府莫不用刚果劲正之士以维持纪纲。季代而还,埋轮破柱之徒,绝不复出,朕甚异焉。”并列 比喻刚正不阿、不

  • 郢中篇

    同“郢中曲”。唐李群玉《送友人之峡》诗:“彩毫飞白云,不减郢中篇。”【词语郢中篇】   汉语大词典:郢中篇

  • 贯日

    同“贯日白虹”。元王恽《经史总帅战处》诗:“千年带砺河山誓,输于汾阳贯日诚。”【词语贯日】   汉语大词典:贯日

  • 耳濡目及

    同“耳濡目染”。明吴承恩《开府介川毛公德政颂》:“凡此诸条,耳濡目及,默化阴孚,匪言可悉。”见“耳濡目染”。【词语耳濡目及】  成语:耳濡目及汉语大词典:耳濡目及

  • 适野谋

    《左传.襄公三十一年》:“子产之从政也,择能而使之……裨谌能谋,谋于野则获(成),谋于邑则否。郑国将有诸侯之事,子产乃问四国之为于子羽,且使多为辞令。与裨谌乘以适野,使谋可否。”后因以“适野谋”谓在野