MY词语>历史百科>历史典故>入木三分

入木三分

说郛》卷八七引唐张怀瓘书断.王羲之》:“王羲之书祝版,工人削之,笔入木三分。”本谓笔力劲健,后借以喻描写或议论深刻。清赵翼《杨雪珊自长垣归来出示近作叹赏不足诗以志爱》:“入木三分诗思锐,散霞五色物华新。”茅盾《关于长篇历史小说〈李自成〉》:“崇祯等候‘讨贼’的捷报,焦急的心情,刻画得入木三分。”


述补 ①形容书法遒劲有力。语出唐·张怀瓘《书断·王羲之》“晋帝时祭以北郊,更祝版,工人削之,笔入木三分。”△用于书法艺术。②比喻见解深刻,分析透彻。蔡敦祺《林则徐》(上):“卓大人这词儿是哪儿听来的? 挖苦得可够~!”△褒义。用于剖析说理。→力透纸背 鞭辟入里 铁画银钩 ↔浮光掠影 不着边际 隔靴搔痒。也作“入骨三分”。


解释分:长度单位,一寸的十分之一。本指书法笔力劲健。后用来比喻描写或议论深刻。

出处唐·张怀《书断·王羲之》:“王羲之书祝版,工人削之,笔入木三分。”

王羲之,东晋人,我国古代伟大的书法家,后人尊他为“书圣”。因官至右军将军,世人又称他为“王右军”。他儿子王献之的书法也很好,人们合称他俩为“二王”。王羲之的书法“飘若浮云,矫若惊龙”,被誉为“古今之冠”。

王羲之精研多种书法体势,其代表作有楷书《乐毅论》《黄庭经》,草书《十七帖》、行书《快雪时晴帖》《丧乱帖》、行楷《兰亭序》等等。其中《兰亭序》被称作“天下第一行书”,传说唐太宗李世民生前十分珍爱它,死时遗命将其殉葬昭陵,现在世间所流传的都是它的临摹本。

关于王羲之的传说故事非常多,唐代书法评论家张怀瓘在其《书断》中记载,东晋皇帝在北郊祭祀时(祭祀时要把祝文写在木板上,每次更换新的祝词),命令工匠削除以前的祝文,而以前的祝文恰是王羲之书写的,当工匠削除时,发现其笔迹已经深入木板,深达三分。又说,他三十三岁时写了《兰亭序》,三十七岁时写了《黄庭经》,刚刚写完,就听见天空中有人说:“你的书法连我都感动了,何况尘世之人呢?”

近义鞭辟入里

反义轻描淡写

例句

红楼梦》对王熙凤这个人物的刻画,真是入木三分。


【词语入木三分】  成语:入木三分汉语词典:入木三分

猜你喜欢

  • 北山归意

    源见“北山移文”。指隐居之意。唐吴融《忆猿》诗:“犹有北山归意在,少惊佳树近房栊。”

  • 坏裳为袴

    《南史.刘穆之传》:“武帝克京城,从何无忌求府主簿,无忌进穆之。……(穆之)反室坏布裳为裤往见帝。”袴,即袴褶之袴,上服褶下缚袴,外不用裘裳,便于骑乘,为军中之服。宋武帝刘裕攻克建业后,请何无忌推举一

  • 尚书期

    期:约会:西汉陈遵任侠仗义,嗜酒好客。每在家中设宴,等宾客满堂后,就把大门关死,把客人所乘车的车辖投入井中,让客人死心塌地地痛饮尽欢。客人有急事,也无法脱身。一次,有位部刺史上朝奏事,路过陈遵家拜访,

  • 庞统展骥

    源见“士元骥足”。谓英杰大展才能。唐李瀚《蒙求》:“庞统展骥,仇览栖鹰。”

  • 囊萤照读

    囊:口袋,这里名词动用,意为用袋装。萤:萤火虫。就着袋子中萤火虫的光读书,形容家贫但读书刻苦,勤奋好学。车胤,字武子,南平(今福建中部)人。东晋孝武帝时累官至侍中,吏部尚书。安帝司马德宗隆安初年,以忧

  • 上有天堂,下有苏杭

    天堂:某些宗教迷信人死后灵魂居住的美好地方。与“地狱”相对。苏杭:指苏州和杭州。 意谓苏州杭州风景秀丽,可与天堂相比。语出元.奥敦周卿《双调蟾宫曲》:“春暖花香,岁稔时康,真乃上有天堂,下有苏杭。”

  • 公无渡河

    《艺文类聚》卷四十四引《琴操》:“《箜篌引》者,朝鲜津卒霍子高所作也。子高晨起剌舡而濯,有狂夫被发提壶而渡。其妻追之,不及,堕河而死,乃号天嘘唏,鼓箜篌而歌。曲终,投河而死。子高援琴,作其歌声,故曰《

  • 安车

    同“安车软轮”。晋皇甫谧《高士传.韩康》:“桓帝时,乃备元?安车以聘之。”明无名氏《运甓记.帅阃宾贤》:“安车远聘,筐篚将诚,玉帛为媒。”【词语安车】   汉语大词典:安车

  • 纳牖

    《易.坎》:“纳约自牖,终无咎。”程颐传:“纳约,谓进结于君之道;牖,开通之义。室之暗也,故设牖,所以通明……人臣以忠信善道结于君心,必自其所明处乃能入也。”后遂以“纳牖”谓导人于善。《明史.郑履淳传

  • 乔松之寿

    参见:松乔之寿偏正 像仙人王乔、赤松子那样长寿。语出《战国策·秦策三》:“君何不以此时归相印,让贤者授之,必有伯夷之廉;长为应侯,世世称孤,而有乔松之寿。”《史记·李斯列传》:“(赵)高曰:‘君听臣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