晋.皇甫谧《高士传.许由》:“由于是遁而耕于中岳,颍水之阳,箕山之下。”许由是传说中的隐士,因以传说中其隐居之地“箕颍”称谓隐者之居。南朝.宋.谢灵运《拟魏太子邺中集诗.徐干序》:“少无宦情,有箕颍之
源见“曲高和寡”。谦称自己才少难能与对方大作唱和。唐郎士元《酬萧二十七侍御初秋言怀》诗:“曲高惭和者,惆怅闭寒城。”
源见“老骥伏枥”。指有志于建立功业者的晚年。唐李白《为赵宣城与杨右相书》:“所冀枯松晚岁,无改节于风霜,老骥馀年,期尽力于蹄足。”
原指刑法一经制定,就不可改变。后则用以指墨守陈规,不知变通。古代制订刑罚制度的原则,凡是涉及犯法之事,即使罪行很轻,也不要赦免。因为刑法是约束人们行为的规范,而这种规范是定型的东西,一旦制定就不能改变
《史记.司马相如列传》:“相如口吃而善著书。常有消渴疾。”汉代司马相如字长卿。史载他患有消渴疾,即今所称之糖尿病。后用为喻患病多病之典。唐.杜甫《同元使君舂陵行》诗:“我多长卿病,日夕思朝廷。”杜甫《
源见“绝妙好辞”。指《曹娥碑》。明徐渭《女状元》四出:“看他年朱栏字藓,黄绢碑阴,定赏杀中郎蔡。”【词语黄绢碑】 汉语大词典:黄绢碑
《后汉书.刘盆子传》载:赤眉军樊崇等欲立帝,求得军中景王的近属后代盆子、茂及孝。乃书木片为符曰“上将军”,又以两空木片置笥中,盆子等三人依次抽出木片。盆子得符,遂立为帝。后因以“探符”为选立皇帝的典故
源见“抱瓮灌园”。借指隐士躬耕的田园。唐储光羲《题崔山人别业》诗:“封君渭阳竹,逸士汉阴园。”
源见“伐毛洗髓”。削去旧的毛发,换去旧的骨髓。比喻彻底改变原来的面貌。明梅鼎祚《昆仑奴》四折:“你此去伐毛换髓,变性逃形,我何处会得你着?”并列 削去原来的毛发,换掉原来的骨髓。比喻彻底改变旧的面貌。
比喻人格高洁,言行严肃。《后汉书.孔融传论》:“懔懔焉,皓皓焉,其与琨玉秋霜比质可也。”懔懔:严正的样子。皓皓:洁白的样子。琨玉:美玉。并列 琨玉,昆仑山上洁白美玉;秋霜,秋天劲烈寒霜。如琨玉,如秋霜