偷铃掩耳
同“掩耳盗铃”。明无名氏《四贤记.祈熊》:“笑儿曹偷铃掩耳,莫不是妒妖娆。”
同“掩耳盗铃”。明无名氏《四贤记.祈熊》:“笑儿曹偷铃掩耳,莫不是妒妖娆。”
源见“管宁栖辽海”。借指离家漂泊。清吴伟业《座主李太虚师从燕都间道北归寻以南昌兵变避乱广陵赋呈》诗之一:“还家苏武节,浮海管宁船。”
源见“镞砺括羽”。比喻刻苦磨练,力求精进。唐柳宗元《送崔子符罢举诗序》:“居草野八年,丽泽之益,镞砺之事,空于耳而荒于心。”《明史.李邦华传》:“父子自相镞砺,布衣徒步赴公车。”【词语镞砺】 汉语
人的高度约相当于古尺七尺,因作为人身的代称。又说作“七尺之躯”。《荀子.劝学》:“小人之学也,入乎耳,出乎口,口耳之间,则四寸耳,曷足以美七尺之躯哉?”南朝梁沈约《齐太尉王俭碑铭》:“倾方寸以奉国,忘
见〔绰绰有裕〕。
参见:泣歧
《老子》第二十章:“绝学无忧。”《老子》有“绝学无忧”语,阐明无为的宗旨。后遂用为老子之代称。唐.韩愈《赠别元十八协律六首》其一:“或师绝学贤,不以艺自挽。”
唐.杜甫《敬赠郑谏议十韵》诗:“毫发无遗憾,波澜独老成。”诗中“波澜”系形容文章跌宕起伏;“老成”系指行文老练,功力深厚。后遂以此赞扬文章写得老练而富有文采。清.王晫《今世说.品藻》:“情辞斐亹(音f
见“室迩人远”。宋·苏轼《次韵刘贡父所和忆持国》之一:“颜红底事发先白,室迩何妨人自遥。”【词语室迩人遥】 成语:室迩人遥汉语大词典:室迩人遥
同“楚宫细腰”。清黄遵宪《己亥杂诗》之二九:“窅娘侧足跛行苦,楚国纤腰饿死多。”
《宋史.向敏中传》:“〔敏中〕进右仆射兼门下侍郎,监修国史。是日,翰林学士李宗谔当对,帝曰:‘朕自即位,未赏除仆射,今命敏中,此殊命也,敏中应甚喜。’又曰:‘敏中今日谢客必多,卿往观之,勿言朕意也。’