MY词语>历史百科>历史典故>余音绕梁

余音绕梁

形容优美的歌声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。韩国歌女韩娥东向赴齐国,因为没有粮食,只好卖唱乞食。她离开后,歌声仍在梁间环绕,三日不绝,人们都以为她还留在当地。有一次她路过客栈,受到人侮辱,韩娥便长歌当哭,整个村庄的人都被感动得悲不自胜,以致三天都不想吃饭,并马上把她追回。这时,她又放喉高歌,使得整个村子里的男女老少都情不自禁地载歌载舞,忘了先前的悲哀。当地人们送她厚礼,打发她离开那里。所以那个地方的人们至今擅长仿效韩娥的调子唱歌。

【出典】:

列子·汤问》:“昔韩娥东之齐,匮粮。过雍门,鬻歌假食。既去,而余音绕梁,三日不绝,左右以其人弗去。过逆旅,逆旅人辱之。韩娥因曼声哀哭,一里老幼,悲愁垂涕相对,三日不食。遽而追之,娥还,复为曼声长歌,一里老幼,善跃抃舞,弗能自禁,忘向之悲也,乃厚赂发之。故雍门之人至今善歌哭放娥之遗声。”

【例句】:

宋·孙觌《长乐寺》诗:“雍门已陈迹,余音空绕梁。” 清·刘鹗《老残游记》2回:“当年读书,见古人形容歌声的好处,有那‘余音绕梁,三日不绝’的话,我总不懂。……及至听了小玉先生说书,才知古人措辞之妙。”


见“余音绕梁,三日不绝”。宋·孙觌《长乐寺》:“雍门已冻迹,余音空绕梁。”


解释梁:房梁。形容歌声美妙动听,韵味深长。也可用来比喻诗意味深长,耐人寻味。

出处列子·汤问》:“昔韩娥东之齐,匮粮,过雍门,鬻歌假食,既去,而余音绕梁,三日不绝。”

战国时期,薛谭在秦青那里学习唱歌,还没有把秦青的技艺学完,薛谭就自认为已经学得不错了,打算辞别而归。秦青并没有挽留他,而是为他在郊外饯行。饯行时,秦青拍击着乐器,唱出了悲哀的歌曲,歌声振动了树木,阻止了流动的白云。薛谭一听,知道自己差得还太远,便请求回去继续学习。

秦青说:“从前,韩娥向东去齐国,没有粮食吃了,经过雍门的时候,便卖唱求食。韩娥离开后,她的歌声仍然萦绕着房梁,三天都没有断绝,旁边的人还以为唱歌的人并没有离开。韩娥经过旅店,旅店的人欺负她。韩娥感到很痛苦,便放声哀哭,她的哭歌让乡里的老老少少都感到悲痛,留着眼泪相向而站,以至于三天都不进饮食。韩娥离开后,乡里的老少急忙去把她追回来,她又长声欢歌,使得大家都踊跃舞蹈,忘记了以前的哀愁。然后,人们赠送给她食物,送她上路。至今雍门附近的人们善于唱歌,善于哀哭,就是模仿韩娥的缘故。”薛谭听后,再也不说回家的话了。

例句

他的演唱,真是让人觉得余音绕梁,意犹未尽啊!


【词语余音绕梁】  成语:余音绕梁汉语词典:余音绕梁

猜你喜欢

  • 蝇附骥

    同“蝇随骥尾”。宋陆游《泽居》诗:“平日酷憎蝇附骥,暮年肯作鹤乘轩?”

  • 霍将军

    《史记.建元以来侯者年表》:“霍光,家在平阳,以兄骠骑将军故贵。前事武帝。……中辅幼主昭帝,为大将军。谨信,用事擅治,尊为大司马,益封邑万户。后事宣帝。历事三主,天下信乡之,益封二万户。子禹代立,谋反

  • 鼎?

    源见“折鼎覆?”。指鼎中食品。后常借指政事。清魏源《默觚下.治篇十六》:“鼎?、用贤、履险、出坎、处困、震恐、行旅、丧羊,此可尽以是非决乎?”

  • 文园病渴

    同“文园病”。清宋琬《书成伾岚年兄异梦卷》诗:“苕荣入梦事偏奇,萧瑟文园病渴时。”【词语文园病渴】  成语:文园病渴汉语大词典:文园病渴

  • 侯嬴重一言

    源见“侯嬴抱关”。谓重然诺,守信义,愿为知己者效死。唐魏徵《述怀》诗:“季布无二诺,侯嬴重一言。人生感意气,功名谁复论?”

  • 青青河畔草

    《文选》卷二十九《古诗十九首》其二:“青青河畔草,郁郁园中柳。盈盈楼上女,皎皎当窗牖。娥娥红粉妆,纤纤出素手。昔为倡家女,今为荡子妇。荡子行不规,空床难独守。”“青青河畔草”为托物起兴诗句,后常用以抒

  • 弹铗依人

    源见“冯驩弹铗”。形容穷困不遇,仰求于人。宋 陈人杰《沁园春.铙镜游吴中》词:“叹男儿未到,鸣珂谒帝,此身那免,弹铗依人。”

  • 七贤

    源见“竹林七贤”。泛指不同流俗的文人。唐卢纶《秋夜同畅当宿潭上西亭》诗:“圆月出山头,七贤林下游。梢梢寒叶坠,滟滟月波流。”【词语七贤】   汉语大词典:七贤

  • 吹竽混真

    源见“滥竽充数”。比喻以次充好。常用为谦词。唐韩愈《和席八十二韵》:“倚玉难藏拙,吹竽久混真。坐惭空自老,江海未还身。”

  • 浴日

    《淮南子.天文训》:“日出于旸谷,浴于咸池。”后以“浴日”指太阳从水面升起。唐张说《奉和圣制初入秦川路寒食应制》:“香池春溜水初平,预欢浴日照京城。”【词语浴日】   汉语大词典:浴日