MY词语>历史百科>历史典故>以貌取人,失之子羽

以貌取人,失之子羽

貌:相貌。子羽:澹台灭明,字子羽,春秋时人,孔子弟子。相貌丑陋,但品行端正。 只根据外貌来判断人的好坏,对澹台灭明这样的人,就判断错了。 表示看人不能仅看他的外貌。语出《史记.孔子弟子列传》:“孔子闻之曰:‘吾以貌取人,失之子羽。’”《旧唐书.封常清传》:“公若方圆取人,则士大夫所望;若以貌取人,恐失之子羽矣。”张恨水《八十一梦.四十八梦》:“以貌取人,失之子羽,我不敢说能免此。”


其他 鲁国人澹台灭明,字子羽。开始时,孔子嫌他面貌丑陋,不愿收他为学生。勉强收了以后,发现他德行很好,于是感慨地说:“以貌取人,失之子羽。”语见《大戴礼记·五帝德》。《史记·仲尼弟子列传》也有此语。而《韩非子·显学》云:“澹台子羽,君子之容也,仲尼几而取之,与处久而行不称其貌。”其说异于《大戴礼记》、《史记》。后以“以貌取人,失之子羽”说明用外貌来衡量、判断人的好坏是肤浅的、错误的。△贬义。用于判断或录用人方面。→以毛相马 ↔量才取用 量才录用。也省作“以貌取人”,也作“以容取人”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长吉囊

    源见“锦囊佳句”。借指诗汇集。胡怀琛《海上雪》诗:“披裘独往为何事,赢得诗添长吉囊。”

  • 跪履

    源见“圯桥进履”。表示向长者虔诚求教。唐杜牧《洛中送冀处士东游》诗:“刘济愿跪履,田兴请建筹。”宋苏轼《和陶渊明读山海经》之十一:“素书在黄石,岂敢辞跪履?”【词语跪履】   汉语大词典:跪履

  • 云阳

    《史记.秦始皇本纪》:“韩非使秦,秦用李斯谋,留非,非死云阳。”汉桓宽《盐铁论.毁学》:“李斯相秦,席天下之势,志小万乘,及其囚于囹圄,车裂于云阳之市。”李斯妒才,害韩非于云阳;秦赵高奸佞,谗使李斯车

  • 五柳

    同“五柳先生”。宋王安石《五柳》诗:“五柳柴桑宅,三杨白下亭。”元关汉卿《鲁斋郎》四折:“不恋那三公华屋,且图个五柳婆娑。”【词语五柳】   汉语大词典:五柳

  • 齿德

    《孟子.公孙丑下》:“天下有达尊三:爵一,齿一,德一。”后用“齿德”指年龄与德行。宋魏了翁《古今考》:“满千钱者升之堂上,不则退之堂下,惟商财贿,毋问齿德。”亦指年高德劭和年高德劭之人。明瞿佑《归田诗

  • 楚神

    源见“巫山云雨”。指巫山神女。亦借指情人或美女。唐李商隐《咏云》:“只应惟宋玉,知是楚神名。”前蜀牛峤《菩萨蛮》词:“画屏重叠巫阳翠,楚神尚有行云意。朝暮几般心,向他情漫深。”【词语楚神】   汉语大

  • 革誓裹尸

    源见“马革裹尸”。谓决心报国,效死沙场。唐李商隐《祭全义县伏波庙文》:“铜留铸柱,革誓裹尸。男儿自立边功,壮士犹羞病死。”

  • 巾角拂棋

    《世说新语.巧艺》:“弹棋始自魏(汉.刘歆《西京杂记》卷二注引晋.傅玄《弹棋赋序》称弹棋始于汉成帝时。《后汉书.梁统传》附梁冀,也记载说冀能弹棋),宫内用汝奁戏。文帝于此戏特妙,用手巾角拂之,无不中。

  • 蛙两部

    同“两部鼓吹”。宋苏轼《赠王子直秀才》诗:“水底笙歌蛙两部,山中奴婢橘千头。”

  • 一佛出世,二佛生天

    明.凌濛初《三刻拍案惊奇》第五卷:“真珠姬发乱攧乱掷,哭得一佛出世(出世:指“生”),二佛生天(生天:指“死”)。”也作“一佛出世,二佛涅槃(涅槃:佛教指佛或高僧死亡。)。”后因以“一佛出世二佛生天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