MY词语>历史百科>历史典故>以莛撞钟

以莛撞钟

莛(tíng停):草茎、草梗。用草茎去敲钟,毫无声响,比喻不能显示出才能。汉代东方朔在《答客难》中说:“正像常言所说:在竹管中观看天象,怎能辨清天文体系;用瓢子去量海水,怎能测量水文状况;用草茎去敲击巨钟,怎能发出声响呢?”后以此典比喻无知者向博学者请教,但所提问题过于浅薄,使对方无法回答。

【出典】:

汉书》卷65《东方朔传》2867页:“语曰:‘以管窥天,以蠡测海,以莛撞钟,’岂能通其条贯,考其文理,发其音声哉!”

【例句】:

唐·韩愈《醉留东野》:“东野不回头,有如寸莛撞巨钟。” 唐·韩愈《答张彻》:“微诚慕横草,琐力摧撞钟。” 唐·元稹《泛江玩月》:“知君皆逸韵,须为应莛撞。” 宋·王安石《韩持国从富并州辟》:“有如持寸莛,未足撼镗鞳。” 宋·苏轼《和欧阳少师会老堂次韵》:“我欲弃官重问道,寸莛何以得春容?” 清·唐孙华《敬题先师朱昭芑先生遗像》:“驽乘烦轻策,洪钟扣寸莛。” 清·陈祖范《答任翼圣计偕留别》:“乌能石攻玉,愧用莛撞钟。” 清·李汝珍《镜花缘》16回:“今欲上质高贤,又恐语涉浅陋,未免以莛叩钟,自觉唐突,何敢冒昧请教。”


见“以莛叩钟①。”汉·东方朔《答客难》:“以管窥天,以蠡测海,~,岂能通其条贯,考其文理,发其音声哉?”


【典源】 《文选·东方朔 〈答客难〉》:“语曰‘以筦窥天,以蠡测海,以莛撞钟’,岂能通其条贯,考其文理,发其音声哉!”注引《说苑》:“赵襄子谓子路曰:‘吾尝问孔子曰:“先生事七十君,无明君乎?”孔子不对,何谓贤邪?’子路曰:‘建天下之鸣钟,撞之以莛,岂能发其音声哉?’”《汉书·东方朔传》作“以莛撞钟”。

【今译】 汉代东方朔在《答客难》中写道:“正如常言所说:‘以管窥天,以蠡测海,以莛撞钟 (用草茎撞击巨钟)’,怎么能辨清天象,测出大海,发出洪亮的钟声呢?”又春秋时赵襄子对子路说:“我曾问孔子:“先生先后事七十个国君,难道没有贤明之君吗?’孔子不回答我,怎么能称他为贤人呢?”子路说:“以草茎去撞击大钟,怎能发出鸣声?”

【释义】 后以此典借指无知者向博学者质问,自示浅薄。

【典形】 持寸莛、寸莛、寸莛撞巨钟、洪钟扣寸莛、莛撞、用莛撞钟、撞莛、寸莛叩巨钟。

【示例】

〔持寸莛〕 宋·王安石《韩持国从富并州辟》:“有如持寸莛,未足撼镗鎝。”

〔寸莛〕 宋·苏轼《和欧阳少师会老堂次韵》:“我欲弃官重问道,寸莛何以得舂容。”

〔寸莛撞巨钟〕 唐·韩愈《醉留东野》:“东野不迥头,有如寸莛撞巨钟。”

〔洪钟扣寸莛〕 清·唐孙华《敬题先师朱昭芑先生遗像》:“驽乘烦轻策,洪钟扣寸莛。”

〔莛撞〕 唐·元稹《泛江玩月》:“知君皆逸韵,须为应莛撞。”

〔用莛撞钟〕 清·陈祖范《答任翼圣计偕留别》:“乌能石攻玉,愧用莛撞钟。”

〔撞莛〕 唐·韩愈《答张彻》:“微诚慕横草,琐力摧撞莛。”


【词语以莛撞钟】  成语:以莛撞钟汉语词典:以莛撞钟

猜你喜欢

  • 纷争蛮触

    同“纷争蜗角”。清冯煦《百字令.题黄豪伯印度辨方图》词:“闻道卫藏传烽,纷争蛮 触,谁展筹边策?”

  • 舍生存义

    舍弃自身的生命去保存维护正义的事业。《北齐书.孙搴等传赞》:“赞曰:彦举驱驰,才高行诐。元康忠勇,舍生存义。”见“舍生取义”。《北齐书·孙搴等传赞》:“彦举驱驰,才高行棬,元康忠勇,~。”【词语舍生存

  • 八音领袖

    明胡震亨《唐音癸籤》卷十四:“羯鼓,龟兹、高昌、疏勒、天竺之乐,状如漆桶,下承以牙床,用两杖击之,其声焦杀鸣烈,合太簇一均。玄宗素达音律,尤善于此,称之为‘八音领袖’。”唐玄宗称羯鼓为“八音领袖”,后

  • 倒持太阿,授人以柄

    太阿( ㄜ ē ):剑名。柄:剑把。 倒持宝剑,把剑把交给别人。 比喻轻率地授人权柄,自己反受其害。语出《汉书.梅福传》:“至秦则不然,张诽谤之网,以为汉驱除,倒持太阿,授楚其柄。”《新唐书.吴

  • 耳馀

    源见“张耳陈馀”。指势利之交。宋范成大《次韵龚养正病中见寄》:“瘠肥邈尔自秦越,势利纷然皆耳 馀。”

  • 文君酒市

    源见“文君沽酒”。借指蜀中繁华闹市。五代齐己《送人入蜀》诗:“文君酒市逢初雪,满贳新沽洗旅颜。”

  • 芜亭麦饭

    同“滹沱麦饭”。清袁枚《光武原陵》诗:“三日真龙旗不见,芜亭麦饭风萧萧。”芜葶,即无蒌亭。

  • 横草

    《汉书.终军传》:“军自请曰:‘军无横草之功,得到宿卫,食禄五年。’”唐.颜师古注:“言行草中,使草偃卧,故云横草也。”横草是指奉君王使命,出使或远征,行程中踏践野草,使之横到,表示有微小的苦劳。后遂

  • 啸云侣

    唐裴铏《传奇.孙恪》载:唐 广德中,有孙恪者游洛中,得袁氏女为室。后十余年,携二子至峡山寺,袁氏欣然易服理妆,诣老僧,持一碧玉环献僧,曰:“此是院中旧物。”僧初不晓,及斋罢,有野猿数十,悲啸扪萝而跃,

  • 溺冠

    源见“溺儒冠”。指凌辱儒生。金王若虚《君事实辨上》:“彼其傲慢凌侮,每每如是,人皆知之矣。溺冠骑项,靡所不至。”清唐孙华《记里中事》诗之二:“书牍人方尊狱吏,溺冠世久厌儒生。”【词语溺冠】   汉语大