MY词语>历史百科>历史典故>乘风破浪

乘风破浪

比喻不畏艰险,气概宏伟,志向远大。宗悫(?-465年),字元幹,南阳涅阳(今河南镇平南),幼时正值太平,时人都以读书为业,而宗悫独爱习武。宋文帝元嘉二十二年(445年),宗悫参加攻打林邑(今越南占城)之役。林邑王以大象出战,宋军败退,宗悫便让人制作许多假狮子。大象一见,四散奔逃,终于攻下了林邑。元嘉三十年(453年),宗悫为南中郎谘议参军,帮助孝武帝平定刘劭叛乱,大明三年(459年),又平定叛逆竟陵王诞,被封为左卫将军。后打猎时不慎落马脚折,改封光禄大夫,宗悫也不得不结束驰骋疆场的生活。宗悫小时,就很有大志,他的叔父宗炳是一个隐士,问他将来的志向,他说:“愿乘长风,破万里浪。”

【出典】:

宋书》卷76《宗悫传》1971页:“悫年少时,炳问其志,悫曰:‘愿乘长风破万里浪。’”

【例句】:

唐·李白《行路难》:“长风破浪会有时,直挂云帆济沧海。” 宋·李洪《偶作》:“乘风破浪非吾是,暂借僧窗永日眠。” 李大钊《青春》:“乘风破浪,迢迢乎远矣,复何无计留春望尘莫及之叹哉?” 秋瑾《日人石井君索和即用原韵》:“漫云女子不英雄,万里乘风独自东。”


并列 船只借风力破浪前进。比喻不畏艰险,勇往直前。也用于形容事业迅猛发展。语本《宋书·宗悫传》:“悫年少时,炳问其志,悫答曰:‘愿乘长风,破万里浪。’”童小鹏《少小离家老大回》:“江东,是一块狭长的洲屿,被夹在汀江主流与其支流金沙河中间,就像一只巨舰,~,势不可遏。”△描写行船或事业发展快。→奋勇前进↔安于现状。 也作“破浪乘风”。


【词语乘风破浪】  成语:乘风破浪汉语词典:乘风破浪

猜你喜欢

  • 鸿逵

    源见“鸿渐”。又《易.渐》:“鸿渐于陆,其羽可用为仪,吉。”朱熹本义:“胡氏、程氏皆云陆当作逵,谓云路也。今以韵读之,良是。”后遂以“鸿逵”称贤达君子的高超举止。明 孙仁孺《东郭记.人之所以求富贵利达

  • 鸥鸟伴

    同“鸥鹭忘机”。宋辛弃疾《水调歌头.和王正之右司吴江观雪见寄》词:“谪仙人,鸥鸟伴,两忘机。”【词语鸥鸟伴】   汉语大词典:鸥鸟伴

  • 鸡肋拳揎

    《晋书.刘伶传》:“(伶)尝醉与俗人相忤,其人攘袂奋拳而往,伶徐曰:‘鸡肋不足以安尊拳。’其人笑而止。”鸡肋,用以比喻瘦弱的身体。晋刘伶在将遭一俗人殴打时,十分镇定而机智,以幽默的语言迅速弱化了矛盾的

  • 尝胆眠薪

    同“卧薪尝胆”。清孔尚任《桃花扇.设朝》:“不共天仇,从此后尝胆眠薪休忘。”见“尝胆卧薪”。【词语尝胆眠薪】  成语:尝胆眠薪汉语大词典:尝胆眠薪

  • 谋道不谋食

    只谋求行道,不谋求衣食。 旧时形容君子胸怀大志。语出《论语.卫灵公》:“君子谋道不谋食。”唐.韩愈《答胡生书》:“所示千百言,略不及此,而以不屡相见为优,谢相知为急。谋道不谋食,乐以忘优者,生之谓矣

  • 国破山河在,城春草木深

    国家残破,虽然山河依旧,城市逢春,但见草木丛生。 形容丧乱之后,春城荒凉景象。语出唐.杜甫《春望》:“国破山河在,城春草木深。感时花溅泪,恨别鸟惊心。”林语堂《记春园琐事》:“晴日时候,已可看见地上

  • 罗袜生尘

    源见“洛神”。形容仙女、女子体态轻盈,行步飘逸。宋黄庭坚《两同心》词:“隐隐似、朝雨行云,弓弓样、罗袜生尘。”

  • 规矩,方圆之至也

    规:圆规。矩:曲尺。至:极。引申为顶点。 圆规和曲尺是方形圆形的最高标准。语出《孟子.离娄上》:“规矩,方圆之至也;圣人,人伦之至也。”清.魏禧《陆悬圃文序》:“规之形圆,矩之形方。而规矩所造:为㰐

  • 御魑魅

    《左传.文公十八年》:“舜臣尧,宾于四门,流四凶族浑敦、穷奇、梼杌、饕餮,投诸四裔,以御魑魅。”四凶,古代不服从舜控制的四个部族首领,即浑敦、穷奇、梼杌和饕餮。魑魅,原指山神鬼怪,此指边远地方为民害的

  • 僚志

    《左传.哀公十六年》载:白公胜作乱,胁迫熊宜僚随从。僚不肯,“承之以剑,不动”。僚,指春秋 楚国勇士熊宜僚。后以“僚志”称坚贞之志。南朝 宋谢灵运《陇西行》:“耿耿僚志,慊慊丘园。善歌以咏,言理成篇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