MY词语>历史百科>历史典故>不辨菽麦

不辨菽麦

菽(shū),豆类的总称。不辨菽麦,比喻愚昧无知,缺乏起码的常识。公元前573年,晋国大臣栾书、中行偃以晋厉公暴虐无道,发动政变,杀死晋厉公。为了拥立新君,他们派荀莹、士鲂到洛阳将晋襄公少子桓叔的孙子周子迎回为君,是为晋悼公。按照传统立嗣方式,应该由周子的哥哥即位为君,但是他非常愚昧,连豆麦这些农作物都不认识,因此大臣们没有立他。

【出典】:

左传·成公十八年》:“周子有兄而无慧,不能辨菽麦,故不可立。”

【例句】:

晋·葛洪《抱朴子·塞难》:“吾每见俗儒碌碌……而了不别菽麦者也。” 明·杨荃《感怀十二首》之一:“士不遇患难,智虑何由全?……苟不辨菽麦,何足揽大权?”


述宾 菽,豆类总称。分不清豆子和麦子。形容愚昧无知,或缺乏实际知识。语本《左传·成公十八年》:“周子有兄而无慧,不能辨菽麦。”刘复《复王敬轩书》:“林先生于‘诗’‘戏’两项,尚未辨明,其知识实比‘~’高不了许多。”△贬义。多用于脱离实际无知方面。→愚昧无知 ↔博学多才。也作“不辨菽粟”、“不辩菽麦”、“未辨菽麦”。


【词语不辨菽麦】  成语:不辨菽麦汉语词典:不辨菽麦

猜你喜欢

  • 阮舍

    源见“未能免俗”。又《晋书.阮咸传》:“〔咸〕与叔父籍为竹林之游……咸与籍居道南,诸阮居道北,北阮富而南阮贫。”后以“阮舍”喻指叔侄之居。唐杜甫《宴忠州史君侄宅》诗:“自须游阮舍,不是怕湖滩。”仇兆鳌

  • 范叔寒

    《史记.范睢蔡泽列传》:魏使须贾出使秦国,“范睢闻之,为微行,蔽衣闲步之邸,见须贾。须贾见之而惊曰:‘范叔固无恙乎?’范睢曰:‘然。’须贾笑曰:‘范叔有说于秦邪?’曰:‘不也。睢前日得过于魏相,故亡逃

  • 潘令县如花

    同“潘令栽花”。唐钱起《题郎士元半日吴村别业兼呈李长官》诗:“自叹梅生头似雪,却怜潘令县如花。”

  • 金城千里

    源见“金城汤池”。指有万里长城为屏障而极其险固可靠的辽阔疆土。汉贾谊《过秦论上》:“始皇之心,自以为关中之固,金城千里,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。”唐王勃《上刘右相书》:“虽复舳舻沸海,旌旗触天,铁山四面,

  • 前车覆,后车戒

    前面的车翻了,后面的车可引为鉴戒。 比喻前人的失败,可作为后人的教训。语出汉.刘向《说苑.善说》引《周书》:“前车覆,后车戒。”《汉书.贾谊传》:“前车覆,后车诫。秦世之所以亟绝者,其辙迹可见也,然

  • 波臣

    源见“涸辙之鲋”。称水族。宋叶绍翁《四朝闻见录.宁皇御舟》:“御鹢至沈于波臣。”清李渔《蜃中楼.幻因》:“终朝营海市,一旦付波臣。”【词语波臣】   汉语大词典:波臣

  • 鹊衔金印

    同“鹊石”。唐刘禹锡《吐绶鸟词》:“鹤吐明珠暂报恩,鹊衔金印空为瑞。”

  • 蒲柳惊秋

    同“蒲柳姿”。清薛时雨《百字令.舟出吴门沈书森太守等宴集言别》词:“偏我落拓江湖,萧萧瑟瑟,蒲柳惊秋早。”

  • 题蒲

    源见“温舒截蒲”。谓贫而苦学。南朝 陈江总《建初寺琼法师碑》:“并编柳成简,题蒲就业,学非全朔,无待冬书。”

  • 去甚去泰

    甚、泰:都是过分的意思。谓做事不能太过分。《老子》二九章:“是以圣人去甚、去奢、去泰。”《韩非子.扬权》:“故去甚去泰,身乃无害。”唐.姚元崇《口箴》:“惟静惟默,澄神之极;去甚去泰,居物之外。”亦作