MY词语>历史百科>历史典故>三珠树

三珠树

山海经.海外南经》:“三珠树在厌火北,生赤水上。其为树如柏,叶皆为珠。”三珠树,本为古代传说中的珍木,后常用以喻杰出的三兄弟。《新唐书.王勃传》:“初,勔、勮、勃皆著才名,故苏易简称三珠树。”亦泛作对他人兄弟的赞词。宋楼钥《王提刑正功挽词》诗:“伯仲三珠树,优为一世才。”


【典源】 《山海经·海外南经》:“三株树在厌火北,生赤水上,其为树如柏,叶皆为珠。”《初学记》卷二十七亦引,作“三珠树”。《旧唐书· 王勃传》:“ (王) 勃六岁解属文,构思无滞,词情英迈,与兄勔、勮,才藻相类。父友杜易简常称之曰:‘此王氏三珠树也。’”《新唐书·王勃传》亦载。

【今译】 三珠树,神话中异树名,传说其树似柏; 叶皆为珠。唐代王勃六岁时即能作文,构思流畅,文辞奇妙,他与其兄王勔、王勮都有才名,因此人称为“王氏三珠树”。

【释义】后以此典称美他人著述或兄弟。

【典形】 连珠树、攀珠树、三珠树、珠树、珠树林、珠树三珠。

【示例】

〔连珠树〕 清·黄景仁《丛竹图为金光禄素中题》:“示我华萼篇,胜披连珠树。”

〔攀珠树〕 宋·陈与义《次韵光化宋唐年主簿见寄》:“梦中犹得攀珠树,别后能忘倒玉山。”

〔三珠树〕 晋·陶潜《读山海经》:“粲粲三珠树,寄生赤水阴。”

〔珠树〕 唐·韦庄《又玄集序》:“人华林而珠树非多,阅众籁而紫箫唯一。”金·元好问《赠麻信之》:“霁日光风开白昼,琼林珠树照青春。”

〔珠树林〕 唐·陈子昂 《感遇》 之四:“翡翠巢南海,雌雄珠树林。”

〔珠树三株〕 宋·秦观 《和东坡》:“珠树三株讵可攀,玉海千寻真莫测。”


【词语三珠树】   汉语词典:三珠树

猜你喜欢

  • 庾公闲

    源见“南楼”。指名公闲时咏谑游乐。唐卢纶《送申屠正字往湖南迎亲》诗:“坦腹定逢潘令罪,上楼应伴庾公闲。”

  • 一阳日

    源见“一阳生”。指冬至日。明钱德洪《王文成公全书续编序》:“隆庆壬申一阳日,德洪百拜识。”【词语一阳日】   汉语大词典:一阳日

  • 漂母惠

    同“漂母恩”。晋陶潜《乞食》诗:“感子漂母惠,惭我非韩才。”

  • 创巨痛仍

    源见“创巨痛深”。谓创伤深重而悲痛长久。唐柳宗元《寿州安丰县孝门铭》:“创巨痛仍,号于穹旻。”并列 创伤极大而悲痛长久。清·钱谦益《母罗氏加赠夫人制》:“风停树静,空悲一命于下泉;~,长感孤生于万里。

  • 戒三缄

    源见“三缄其口”。谓以慎言为戒。宋高登《西江月》词:“从来涉世戒三缄。只好随时饮啖。”

  • 圆泽

    源见“三生石”。借指与之交谊深厚的僧人。宋苏轼《过永乐文长老已卒》诗:“欲向钱塘访圆泽,葛洪川畔待秋深。”

  • 叹车鱼

    源见“冯驩弹铗”。指求得知遇。唐李中《甲子岁罢吉水县过钟陵时暮春维舟江渚谒柴太尉席上作》诗:“却羡田家门下客,当时容易叹车鱼。”

  • 不啄腐鼠

    源见“鸱得腐鼠”。形容具有高尚的节操。唐白居易《感鹤》诗:“饥不啄腐鼠,渴不饮盗泉。”

  • 投辖情

    源见“陈遵投辖”。指主人好客的盛情。唐杜正伦《冬日宴于庶子宅》诗:“李门余妄进,徐榻君恒设……方欣投辖情,且驻当归别。”

  • 过而不改,是谓过矣

    有过错不改正,这才叫过错。语出《论语.卫灵公》:“子曰:‘过而不改,是谓过矣。’”《汉书.成帝纪》:“夫过而不改,是谓过矣。其罢昌陵及故陵,勿徙吏民,令天下毋有劝摇之心。”同书《李寻传》:“夫过而不改