MY词语>历史百科>历史典故>一条鞭

一条鞭

明代中叶以后赋役方面的一项重要改革。明代赋役繁苛,人民负担极为沉重,影响了社会经济的发展。武宗正德年间开始改革赋役,到世宗嘉靖时期,南北都试行新法,最关键的就是一条鞭法。主要为简化税制,先将赋和役分别合并,再将扰民最重的役逐步并入赋内。以各州县田赋、各项杂款、均徭、力差、银差、里甲等编合为一,通计一省税赋,通派一省徭役,官收官解,除秋粮外,一律改收银两,计亩折纳,总为一条,称一条鞭法。嘉靖时始行于地方,神宗万历初年张居正执政,推行于全国。其特点为役并入赋和由实物税转为货币税。它使长期以来因徭役制对农民所形成的人身奴役关系有所削弱,农民获得较多的自由。赋役的货币化,使较多的农村产品投入市场,促使自然经济进一步瓦解,为工商业的进一步发展创造了条件。它是继唐朝两税法之后的又一重大赋役改革。由于历史条件的限制,一条鞭法未能彻底实施,且各地实行也不一致。

【出典】:

明史》卷78《食货志二》1902页:“一条鞭法者,总括一州县之赋役,量地计丁,丁粮毕输于官。一岁之役,官为佥募。力差,则计其工食之费,量为增减;银差,则计其交纳之费,加以增耗。凡额办、派办、京库岁需与存留、供亿诸费,以及土贡方物,悉并为一条,皆计亩征银,折办于官,故谓之一条鞭。”

【例句】:

明·徐渭《会稽县志诸论》:“余闻诸长老云,徭赋之法,盖莫善于今之一条鞭矣。” 明·任源祥《赋役议》下:“久之,折色名项多,难于督并,乃隐其说于一条鞭。” 清·俞正燮《癸巳存稿·书河南府施志后》:“《明史》言,国初有里甲、均徭、杂泛三等,嘉靖时行一条鞭法,量地计丁,丁粮毕输于官。”


【词语一条鞭】   汉语词典:一条鞭

猜你喜欢

  • 客囊羞涩

    源见“阮囊羞涩”。比喻身边无钱。明无名氏《节侠记.围猎》:“自家牛羊满山,马驼蔽野,客囊无忧羞涩,幸舍不致空虚。”清唐孙华《维扬舟中作》诗:“胜事人传跨鹤游,客囊羞涩滞扬州。”主谓 旅途中钱都用完,口

  • 吾无为善

    《左传.昭公十三年》:“子产归,未至,闻子皮卒,哭,且曰:‘吾已无为为善矣,唯夫子知我。’”无为,无助也。无为为善,言无人助我为善也。春秋时,子皮(罕虎)与郑子产交情深厚,子皮死,子产哭说从此无人帮助

  • 行将就木

    年老将死。《左传.僖公二十三年》记载,晋公子重耳,因王室内部争夺王位的斗争,逃亡在外,在狄国娶了季隗( ㄨㄟˇ wěi 伟),生了两个孩子,住了十二年。又将逃亡到齐国,对季隗说:“待我二十五年,不

  • 寻蕉覆鹿

    源见“蕉鹿梦”。谓樵采生活。宋张炎《木兰花慢.元夕后春意盎然》词:“任蹴踏芳尘,寻蕉覆鹿,自笑无能。”

  • 春风有脚

    同“春有脚”。宋张孝祥《从吴伯承乞茶》诗:“春风有脚家家到,定为麄官不见分。”

  • 调羹

    同“调羹鼎”。宋赵善括《醉蓬莱.魏相国生日》词:“补衮工夫,调羹手段,如今重试。”【词语调羹】   汉语大词典:调羹

  • 待兔逢株

    同“待兔”。宋张耒《岁暮即事寄子由先生》诗:“谈愁风射马,拙待兔逢株。”

  • 骊黄牝牡

    同“黄骊牝牡”。明文徵明《跋米临禊帖》:“盖昔人论书,有脱墼之诮,米公得此意,故所作如此。观者当求之骊黄牝牡之外也。”见“牝牡骊黄”。明·徐复祚《投梭记·应聘》:“~谁能究,尘埃物色难参透。”【词语骊

  • 非百里才

    《三国志.蜀书.庞统传》:“庞统字士元,襄阳人也。先主领荆州,统以从事守耒阳令,在县不治,免官。吴将鲁肃遗先主书曰:‘庞士元非百里才也,使外治中、别驾之任,始当展其骥足耳。’”三国时庞统,被刘备任命为

  • 茅土

    源见“分茅列土”。指王侯的封爵和封地。唐李颀《行路难》诗:“汉家名臣杨德祖,四代五公享茅土。”【词语茅土】   汉语大词典:茅土